1. 误差的概念
水质监测需要借助于各种测量方法去完成。由于被测量的数值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位数表示,又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测量值与它的真值并不完全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的表现即为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的全过程中。所谓真值是指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2. 误差的成因
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误差,指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系统误差会重复地表现出来,即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几乎相同。因此,增加测量次数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随机误差是由能够影响测量结果的许多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的微小波动引起的,如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波动、电源电压的小幅度起伏、仪器的噪声以及分析人员判断能力和操作技术的微小差异及前后不一致等。因此,随机误差可以看作是大量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叠加。
(3)过失误差。过失误差又称粗差。这类误差明显地歪曲测量的结果,是由测量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造成的,如器皿不清洁、加错试剂、错用样品、操作过程中试样大量损失、仪器出现异常而未被发现、读数错误、记录错误及计算错误等。过失误差无一定规律可循。
3. 减少误差的办法
(1)减少系统误差。
1)进行仪器扫描。测量前预先对仪器进行校准,并将校正值应用到测量结果的修正中去。
2)进行空白试验。用空白试验结果修正测量结果,以消除由于试剂不纯等原因造成的误差。
3)进行对照分析。一种是采用标准物质与实际样品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当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可认为该方法的系统误差已消除;另一种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以校正现在所使用分析方法的误差。
4)进行回收试验。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与实际样品组成类似的物质,或在实际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所得结果能否定量回收,并以回收率作为校正因子。
(2)减少随机误差。减少随机误差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按照分析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各项操作。此外,还可以利用随机误差的抵偿性,用增加测量次数的办法减少随机误差。
(3)消除过失误差。过失误差的消除关键在于分析人员必须养成专心、认真、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不断提高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含有过失误差的测量数据经常表现为离群数据,可以用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将其剔除。
相关链接:水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分析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及计量单位
文章来源:《化学工业标准汇编有机化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