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技术
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三)
时间:2020-11-16 00:00  浏览:143

4.安全提醒

(1)黄曲霉毒素为高活性致癌毒素,故整个操作要特别谨慎。操作时请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眼镜,穿着隔离服或一次性试验服,并准备一块浸润了5%次氯酸钠溶液的抹布备用。实验中若不慎发生含黄曲霉毒素溶液洒落,立即用该抹布擦拭数次降解毒素。

(2)检测中所使用的器皿需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过夜,再使用丙酮清洗1~2次,再按照普通器皿清洗。

(3)检测完毕后的废液应先用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方可倒到指定的地方。

(4)薄层展开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5)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推荐使用商品化的乙腈配置的标准溶液进行稀释后定量,不推荐购买固体标准品自行配置。

5.操作步骤

(1)提取称取10.00g酱油试样于小烧杯中,为防止提取时乳化,加入0.4g氯化钠,移入分液漏斗中,用15mL三氯甲烷分次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振摇2min,静置分层(若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50mL蒸发皿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合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通风橱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在冰盒上冷却2~3min,准确加入1mL苯-乙腈混合液(或将三氯甲烷用浓缩蒸馏器减压吹气蒸干后,准确加入1mL苯-乙肺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品体即消失,再用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具塞试管中。最后加入2.5mL苯-乙腈混合液,此溶液每1mL相当于4g样品。

或称取10.00g样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再加12mL甲醇(以酱油体积代替水,故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仍约为55+45)。用20mL三氯甲烷提取,以下按上述自“振摇2min静置分层”起依法操作。最后加入2.5mL苯-乙腈混合液。此溶液每1mL相当于4g样品。

(2)测定(单向展开法)

①薄层板的制备:称取约3g硅胶G,加相当于硅胶量2~3倍左右的水,用力研磨1~2min至成糊状后立即倒于涂布器内,推成5cm×20cm,厚度约0.25mm的薄层板三块。在空气中干燥约15min后,在100℃活化2h,取出,放干燥器中保存。一般可保存2~3d,若放置时间较长,可再活化后使用。

注:可购买成品硅胶板(5cm×20cm,厚度0.25mm)。

②点样:将薄层板边缘附着的吸附剂刮净,在距薄层板下端3cm的基线上用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滴加样液。一块板可滴加4个点,点距边缘和点间距约为1cm,点直径约为3mm,在同一板上滴加点的大小应一致,滴加时可用吹风机用冷风边吹边加。滴加样式如下:

第一点:10u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ug/mL)。

第二点:20uL样液。

第三点:20uL样液+10uL 0.04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

第四点:20uL.样液+10uL 0.2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

③展开与观察:在展开槽内加10mL无水乙醚,预展12cm,取出挥干。再于另一展开槽内加10mL丙酮-三氯甲烷(8+92),展开10~12cm,取出。在紫外光下观察结果,方法如下:

a.由于样液点上加滴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可使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与样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点重叠。如样液为阴性,薄层板上的第三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04ug,可用作检查在样液内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量是否正常出现;如为阳性,则起定性作用。薄层板上的第四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2ug,主要起定位作用。

b.若第二点在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相应位置上无蓝紫色荧光点,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5ug/kg以下;如在相应位置上有蓝紫色荧光点,则需进行确证试验。

 

 

文章来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