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
土壤湿度传感器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0-07-17 14:30  浏览:125

    土壤湿度传感器,可通过测量传感器在土壤中因介电常数的变化而引起的频率变化;


    进而转变为与土壤含水量对应的电压或电流关系,从而实现对土壤和其它多孔介质体积含水量的测量。


    简单来说,土壤湿度传感器有两个用于插入泥土的引脚,可通过测量土壤的电阻来确定土壤的湿度。土壤越湿,传感器返回的值就越大。


    目前,土壤湿度传感器可广泛用于土壤墒情监测、节水灌溉、温室控制、精细农业、道路监测、水文气象等领域。


    其中,在节水灌溉应用中,监测土壤湿度,有助于我们了解实际的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需要使用多少水分。


    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根据土壤中水分的变化情况,来获得合理的灌溉决策,比如何时进行灌溉以及需要灌溉多少水等,避免灌溉过量或灌溉不足的问题出现。


    比如,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是一种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的特殊水稻。在盐碱地种植此类水稻,灌溉方式需要非常讲究。


    在我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试验田里,立着一块玻璃墙,这是一处海水稻试验田土壤剖面,上面用标签标明了各种仪器设备,如水层温度传感器、水层盐分传感器、灌排管网、土壤盐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


    其中,有一处被玻璃隔档拦出的土壤立截面,能看到种植耐盐碱水稻所用的地下管道。在植物根部位置,便埋设有搭载了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渗管。


    简单来说,这种渗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来对下渗的水进行分析。如果满足水稻生长条件,则继续下渗;达不到要求的,则被渗管收集,送进水肥一体机进行调节,之后再用于灌溉。


    目前,在青岛海水稻试验田中,通过各种传感器等物联网监测手段,对光照、温度、盐碱度等信息进行收集,科研人员能掌握不同区域基地的气象、土壤、灌溉、水源等参数,从而对作物生长态势进行监测和把握。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