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一波接着一波失业潮,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每次身边一有风吹草动,不少人就开始犯嘀咕,什么时候会轮到我。
有些人,在我看来是绝对不会失业的,比如那些站在金字塔顶层的高材生。可是,上个礼拜,朋友跟我说了一件惊悚的事儿,他们公司一批北大清华毕业生,被辞退了,其中还包括一个老熟人。
朋友的公司一项以企业文化好著称,可今年经济太差,实在抵御不了寒冬,只好动手裁员。人数不算多,谁也没想到首当其冲的竟然是这批高材生。
不过说实话,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朋友就算不说,我也能猜到几分。这里有个失业的北大毕业生,我认识很多年。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起北大,他那一脸的骄傲。可最近见他,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工作十年,他嘴里念叨的还是“我是北大毕业的”。
朋友说,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人生自从上了北大就登上巅峰,然后一路跌停,只能拿北大说事儿了。
仔细一想,这个失业的高材生还真代表了一类人。某一刻成功后,就总觉得一劳永逸,不知不觉,变得一无是处。
如今的职场流行一个说法:职场成名要趁早,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拼,可往往从0到1很容易,从1到100却很难。因为这个曾经让很多人兴奋的“1”,往往会成为未来的阻碍。
人生有一些光荣时刻,其实是一道坎,它测试的是,谁有在顺境中保持警惕的能力。
活在过去的人,终究只能活得平庸。而那些优秀的人,总是专注于新的挑战,聚焦未来。
说说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张泉灵。
当年,因为独特的主持风格,在央视独树一格的张泉灵,已经有了台柱的风范,《东方时空》、《新闻周刊》等几档重要节目,让她早已经成为央视的代言人之一。看着张泉灵娴熟地站在主播台上,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离开央视。
2015年,一条简短的微博就像世人宣布,往后的人生,她想重新来过。正是事业上升期,她却激流勇退,转而投身创业,作为一个外行人,甚至一度被骂到想哭。
可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她的这次转身让人忍不住惊叹。
真正优秀的人,常常都是这样人生密度很高的人。你会看到他们在某个巅峰突然撤出来,然后就立即着手去创造下一个巅峰。
不得不说,时机不等人,越是留恋过去,越会失去未来。就像张泉灵离开央视的时候说的: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那些不畏惧未来的人,身上都有着随时清空自己的能力。
我的一个老同学,在银行干了四年之后跳了出来。她出来之后找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虽然行业听起来光鲜,但当时刚进公司的时候底薪很低。
因为家人对她的银行工作特别自豪,而且她在行里待遇不差,绝对不会同意她离职,所以那会儿她是瞒着家人偷偷辞职的,每天还要装作在银行上班似地跟家人聊天。
她最苦的时候,我问她,自己之前的积淀都清零了,然后折腾来折腾去,一无所获,你害不害怕这样的结果?
她笑了笑,说,害怕啊,可是害怕没用,总不能坐以待毙。她一下子戳破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越是害怕清零,越容易被清。
后来证明,她跳出来是对的,进了新圈子,成长飞速,工资几乎翻了倍。她身上这种能让自己“随时清零”的能力,是优秀者都有的习惯。不固执于过去的经验,敢于打破已有的现状,勇敢在陌生的环境和领域,从新开始。
见过太多人,因为过于固执过去,顽固己见,而和优秀擦肩而过。
如果你真想要活出更高的格局,做到卓越和优秀,不妨先审视这两点能力:自我迭代和心态开放。
先说说自我迭代。
“自我迭代”这个词很火,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思维的更新。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经历五年、十年,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的话,他的思维,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老年”。
每个人都会在一个时间段内受到某种思维的束缚。而优秀和平庸,差距就在于你改变这个束缚的时间有多长。比如,很多人都会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挣钱,但挣了钱之后,他们就安于这种模式,不会去思考其他的方法。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跳出来旧模式,改而选择撬动资源来赚钱。这一个跳跃,最后让他们和其他人成了两个不同的阶层。大多人不跳出来,并非因为他们不能够或者没有机会,而是绝大部分人都局限于过往的思维模式,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这就好比,能送快递的人很多,但是努力让自己从快递员“迭代”成快递公司老板的,少之又少。
第二,是心态开放。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
跨学科的心态,根本上来说一种开放的心态。查理芒格的一生,都秉承着这种态度:他终生保持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不停吸收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芒格提出来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涵盖了数学、生物、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这个模型至今被奉为经典。
无疑,这个时代的社会分工是不断走向精细化的,但是精细分工并不是说你的思维就该局限在个人的小领域。
过去,你在自身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只是你的一小部分,对其他的领域保持觉知,对新的风向保持敏感,可以让你走得更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反,固执在自己的过往经验里,不愿意迈出去的,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是个人经验的囚徒,比起低估的失意,辉煌的成就往往更容易拖累一个人。可是,三十几岁的人,再拿二十几岁的优秀吹牛,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保持开放的心态,让自己持续迭代,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
真正优秀的人,都不活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