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际
上下级沟通建议避雷指南
时间:2019-05-23 16:20  浏览:56
  上下级沟通建议避雷指南,帮你多一些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

  和上司沟通这件事很重要,无论你是初入职场,还是已经当了中高层领导,只要你还需要向上汇报,这件事你就必须重视。

  找老板沟通是门学问,现在市面上成套的“职场教材”都自称“金科玉律”,它们会告诉你无数个“好用的”技巧,诸如,

  “周四下午提加薪”

  “要给上司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要让上司感觉到你的忠心”

  ……

  但是,当你在真实的职场和上司打交道时,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是纸上谈兵。

  找上司沟通的关键,在于持续良性地传达讯息和不断地争取上司资源,而目的是聚焦于专业做事、达成优秀业绩。

  以下,给你几个与以往不同的建议,希望你在这件事上,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

  01

  没必要总想着给上司选择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上司时间宝贵”,“我要给他留下好印象”之类的原因,在沟通前会准备好多个方案,给上司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这种思路在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是可行的,老板可能还会觉得你有创意、做事用心。但是,以下这两种情况,你也许会本末倒置。

  第一种,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手头上许多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明确目标的。

  这时候你做几套方案出来,花了时间和精力,结果到老板那,老板正考虑的是“做或者不做”,而你给老板的方案是“怎么做”。

  如果老板选择做,那还好说,如果不做呢?这就是你的优先级排序出了问题,压根没有看明白老板的意图就贸然行事,常常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的,是先找老板问清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开始一轮“问答题”。陈春花说过,优秀的管理者会给下属明确的目标,让下属明白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主动向上沟通,明确并承诺目标,才是你此时工作的重点。

  第二种,心理学上有一种回避意识,指现代职场中,有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回避和老板接触,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

  我工作前两年,遇到上司总是能躲就躲,总觉得能不沟通就少沟通,似乎这样可以尽量少出错,即便是对看好我的领导。

  由于“回避意识”,对于不懂的事情,即便知道老板很擅长,许多人也宁可自己默默检索、翻资料,而不是找老板求助。

  这种心理的结果,本质上是浪费公司资源。

  在很多次的管理研讨会上,我不止一次听到老板们真实的心声:即便我们真的希望员工有问题可以主动找我们,希望员工可以向上管理,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员工寥寥无几。

  的确,工作几年后,我开始觉得“回避意识”带来的行为很不成熟,因为好多时候,当我们内心安全感充足,就不怕和这个世界交付自己真实的样子,人没底气的时候,更倾向躲藏。

  往深里想,如果既可以在工作上和上司合作愉快,又可以在私下里常有沟通,就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

  员工往往关心的是个人目标,良好关系才能让双方更了解彼此,也才能把劲儿往一处使,而你主动向上司靠近,实际是帮助上司持续统一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积极行动。

  所以请记住,当对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而你知道上司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好的储备或者洞察时,你最该做的就是争取上司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主动沟通来获取最快、性价比最高、可能是最有价值的指导,而不是花时间精力去“埋头苦干”,因为那有可能让你准备过度、找错方向,甚至一无所获。

  所以,比起选择题,很多时候,你应该和老板进行“问答题”式沟通。

  直截了当表露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无知,问出一个相对确切的答案,再去努力,更节省时间和精力,也更符合大多数老板的管理理念,而这,并不会让你显得低能。

  02

  错把“较真”当“认真”

  先说一段我学姐的真实经历:

  在学校的时候,她成绩优异、做事严谨,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研究生会主席之一,一直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大家都觉得她很认真,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团宠很靠谱”。

  工作第一年,她遇到一位集团副总裁K总,可能因为学姐是集团里不多的研究生,K总比较看重。有一次学姐被派去跟老板接待客户,现场做公司简介和翻译。

  接待的客户是宝x,学姐的公司当时给他们的工厂做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当时是要续签合同。宝x是大单,老板很重视。但是学姐当天表现很差。

  一个细节是,在学姐做完公司简介后,对方提了问题,她当时直接就回答了,而正确的做法是翻译给老板听,老板来回答。

  事后学姐觉得自己表现很差,于是就想在别的事情上弥补,大概有这样一个心态吧,就没有再回头去跟老板道歉、或者再沟通一下这件事,而是做下一件事去了。

  而老板大概是觉得,学姐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K总。

  K总把学姐叫到办公室跟她说这件事,可年轻的学姐当时的反应并不是反省,而是委屈。

  “我竟然还觉得自己很委屈,大哭一场,嘴上说着,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没做好,才想把别的事情做好啊。其实就是不认错呗。”学姐说。

  而K总当时就表达了对学姐的失望,他说他并不是想揪着学姐的错误不放,而是想告诉她下次不能这样做,一定要长记性。

  后来,等学姐稍微成熟一点,回头再看这件事,真的特别后悔。她说她能理解K总当时的想法,也知道他是为自己着想,但当时就是转不过这个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

  客观地来说,在这件事情上:

  第一,学姐确实做错了,之后还没有和老板沟通,表达歉意,这是缺乏正式的沟通的表现。

  正式沟通不光应该包括日常工作进度的反馈、争取资源,还应该包括在这种双方都有情绪、工作内容出现偏差时候的沟通,如果学姐当时写一封邮件给老板,他至少会多少知道一下学姐愧疚的心情;

  第二,当K总用他的经验和时间想要指导学姐的时候,学姐竟然表现了极大的斗争性,没有做到利用老板的时间和资源——向上管理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学姐当时是相反的态度,请求K总帮她转达歉意和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后来就不会那么后悔,K总也不会那么失望。

  K总是老板的心腹,陪着老板打过很多大仗,他有很多长处,包括容人之度和沟通协调能力,如果学姐能在这件事情中克服自己的情绪,学他的这两个长处,后来的工作就会进行得更顺利。

  许多时候,我们的悔恨来源于,我们当时没做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学姐没去道歉,也没有争取K总理解和转达歉意,我觉得这是她觉得最后悔的地方:

  既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因为这件事,她极有可能就被烙上“不会反思、死不认错”的标签。对于一个爱惜自己名誉、从小到大优秀惯了的人来说,这是很难被接受的。

  归根结底,学姐当初的幼稚、自尊心过强等缺点,都让她部分丧失了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能信任上司,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认可自己的逆反心理,陷入争对错、对人不对事的怪圈。

  学姐跟我讲这件事情的初衷,就是告诉我她曾经跌过的坑,让我主动避免,而从这件事情上,我更加明白一件事,按我学姐的话说:

  “我以为我认真,实际我是较真。较真不是认真,不肯低头认错的员工,又盲目又没有战略眼光。”而肯低头认错,并不会失去多少所谓的尊严,而且还常常获得的更多。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